10月8日,公司内部邀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永秉教授于绵阳校区学术报告厅开展以“汉字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校副校长刘强主持。
郭永秉教授讲课画面
讲座伊始,郭永秉以“文字的产生”引入主题。郭永秉提出,文字的产生比语言一定晚得多。由于汉语的具体形成时间不太清楚,可考的汉字的历史,自殷墟甲骨文算起只有三千多年,换言之,具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也许最多只占汉语历史的一半。随后,郭永秉向学子们介绍汉字的特质特点,由汉字的演变解释其特点特质形成原因。紧接着他提出汉字如何应对外来文明、如何在国家及东亚世界中充当文明文化的传播媒介等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引起天府学子深思的同时,展开对汉字的发生和形成与宗教与政治、历史密切关联的讲述。
学术报告厅讲座现场
在讲座中,郭永秉讲到,将出土西周时代中央王朝及其附近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与较远的诸侯国青铜器铭文字形相比较看,其差异甚微,可见周朝的文字一统措施是比较有力的。由此表明,汉字与“大一统”理想也是紧密相关的。郭永秉表示,汉字统一,关系到政权的稳固一统,是行政权威的象征,也是文化自主的象征。而武周颁行新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武则天在位时期创用新字,共经历了五次改字,其政治涵义与秦始皇书同文字政策的政治意涵大致相同,但不及始皇政策彻底全面、影响深刻。但两者都表明,汉字寄托了中国人对国家统一的理想。随后,郭永秉提出“汉字适应庙堂保守书面语的性格”,表示古语仍以各种形式存活在日常语言中。关于“中国为什么会有文言一统的长久局面”的问题,郭永秉解释到,文言的形成、长期存在和发展,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汉字。因此,是古今语音的高度相似促进了文言统一,而汉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天府学子认真听讲
讲座结尾,郭永秉强调,汉字在记录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在维护民族共处关系与维持政权统一方面,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唯一性作用。在最后的互动问答环节,郭永秉与天府学子进行了互动交流。就“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汉字及其间蕴含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冲击”的问题,郭永秉指出:“在今天,我们需要客观认真地对待汉字文化遗产,以及在汉字中间所蕴含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在用好汉语汉字的基础上包容学习外来优秀文化、反照自身,客观看待‘汉字’在东亚世界的不同认知取向。”他的讲解让天府学子表示受益颇多。
结束之际,刘强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身处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不管是中国的文字、文学甚至文化,都需要传承,但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发展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愿天府学子敏思践行,做中国历史文化的忠实拥护者、坚定传承者、有力传播者。
团委宣传部:冯艺
摄影:陈诗彤
初审:张鑫
复审:张宁
终审:车学文
2024年10月10日